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进展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公共技术平台

科研进展

2025/4/3 大健康研究院发现通过mRNA技术在体内编程耐受性APC,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育才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ration of tolerogeni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vivo via the delivery of mRNA encoding PDL1 within lipi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创低免疫原性LNPs递送PD-L1 mRNA策略,成功在体内直接编程生成tol-APC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了解更多
2025/3/20 大健康研究院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炎症的发生机制和干预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脱髓鞘通过髓鞘碎片内的溶血磷脂丝氨酸(lysophosphatidylserine,简称LysoPS)介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应答并损伤Aβ清除功能,从而促进AD病理进程以及记忆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了解更多
2025/1/9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报道通过生物力学机制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理论和新策略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生物力学机制促进HSCT的新理论和新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介导的机械重塑机制,可以显著促进人脐血HSC的归巢和植入。

了解更多
2024/12/20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Hsp90动态机制的原子分辨率图景

该研究利用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首次在原子分辨率上解析了Hsp90在ATP循环中的多层次动态机制,揭示了构象转换、底物结合与能量屏障调控之间的协同关系。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分子伴侣Hsp90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抗癌药物开发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了解更多
大健康研究院全球遴选项目开发光控溶酶体技术促进细胞自噬及自噬依赖的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 2024年4月23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署名文章Optogenetic manipulation of lysosomal physiology and autophagy-dependent clearance of amyloid beta在PLOS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

查看详情2024/5/29

先导医学与前沿技术研究所代谢增强型CD19 CAR-T临床研究成果入选EHA 2024年会口头报告 2024年5月1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先导医学与前沿技术研究所王兴兵教授承担的“代谢增强型CD19 CAR-T临床研究(IIT)项目”临床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度欧洲血液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 EHA 2024)年会口头报告。

查看详情2024/5/21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发表综述系统总结小RNA分子高通量建库测序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2024年5月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鲍坚强课题组在WIREs RNA 期刊发表题为 “Untacking small RNA profiling and RNA fragment footprinting: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in library construction”的受邀综述,系统总结了现阶段各种基于NGS的小RNA建库测序方法,分析比较了其在降低偏好与兼容RNA修饰方面做出的改进。

查看详情2024/5/21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核糖体缺陷影响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的作用机制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符传孩教授课题组以裂殖酵母为模式生物,建立线粒体表型库,综合利用酵母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高分辨率活细胞显微技术等手段,聚焦研究线粒体形态与功能在多种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详情2024/5/10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CRL2 E3泛素连接酶调控蛋白质降解新机制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许超教授、张凯铭教授与以色列巴伊兰大学Itay Koren教授合作,通过解析CRL2FEM1B E3泛素连接酶与不同Pro/C-degron多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CRL2FEM1B E3泛素连接酶的二聚化组装机制、CRL2FEM1B激活机制,以及FEM1B识别底物羧基末端降解信号Ψ-Pro/C-degron的分子机制。

查看详情2024/5/10

大健康研究院系统总结危险信号感应与无菌性炎症研究进展 2024年4月29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周荣斌、研究员黄亿等受邀在Nat Rev Immunol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AMP sensing and sterile inflammation: intracellular, intercellular and inter-organ pathways 的综述,系统总结了免疫系统如何感知来源于自体细胞、周边细胞或远端组织和器官的DAMPs并诱导无菌性炎症,并讨论了靶向DAMPs或其相应受体治疗炎症性疾病的干预策略。

查看详情2024/5/6

大健康研究院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2024年3月19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魏海明/傅斌清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产科赵卫东团队合作,在Cell旗下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Pyroptotic T-cell-derived active IL-16 has a driving function in ovarian endometriosis development》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白细胞介素16(IL-16)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炎症启动的关键驱动因子。

查看详情2024/4/12

大健康研究院发表综述总结DAMPs与无菌性炎症领域研究进展 2024年4月10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荣斌教授团队受邀在Immunity创刊30周年特刊上发表题为“DAMPs and DAMP-sensing receptors in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s”的综述

查看详情2024/4/11

大健康研究院发现结直肠癌中微生物介导的免疫逃逸机制及干预方法 2024年3月12日,《Immunity》在线发表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朱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潘文教授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Bile acids modified by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by suppressing CD8+ T cell effector functions”

查看详情2024/3/27

皖ICP备11001006号-1

地址:合肥经开区宿松路与观海路交口西北角   电话:0551-63661339   邮箱:ihm@ihm.ac.cn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