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进展
科学研究 科研进展 公共技术平台

科研进展

2025/4/3 大健康研究院发现通过mRNA技术在体内编程耐受性APC,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育才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ration of tolerogeni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vivo via the delivery of mRNA encoding PDL1 within lipi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创低免疫原性LNPs递送PD-L1 mRNA策略,成功在体内直接编程生成tol-APC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了解更多
2025/3/20 大健康研究院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炎症的发生机制和干预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脱髓鞘通过髓鞘碎片内的溶血磷脂丝氨酸(lysophosphatidylserine,简称LysoPS)介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应答并损伤Aβ清除功能,从而促进AD病理进程以及记忆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了解更多
2025/1/9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报道通过生物力学机制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理论和新策略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生物力学机制促进HSCT的新理论和新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介导的机械重塑机制,可以显著促进人脐血HSC的归巢和植入。

了解更多
2024/12/20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Hsp90动态机制的原子分辨率图景

该研究利用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首次在原子分辨率上解析了Hsp90在ATP循环中的多层次动态机制,揭示了构象转换、底物结合与能量屏障调控之间的协同关系。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分子伴侣Hsp90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抗癌药物开发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了解更多
大健康研究院发现通过mRNA技术在体内编程耐受性APC,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育才团队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Generation of tolerogenic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in vivo via the delivery of mRNA encoding PDL1 within lipi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创低免疫原性LNPs递送PD-L1 mRNA策略,成功在体内直接编程生成tol-APC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查看详情2025/4/3

大健康研究院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炎症的发生机制和干预靶点 该研究揭示了脱髓鞘通过髓鞘碎片内的溶血磷脂丝氨酸(lysophosphatidylserine,简称LysoPS)介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应答并损伤Aβ清除功能,从而促进AD病理进程以及记忆损伤的作用和机制。

查看详情2025/3/20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报道通过生物力学机制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理论和新策略 该研究提出了基于生物力学机制促进HSCT的新理论和新策略,研究表明通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介导的机械重塑机制,可以显著促进人脐血HSC的归巢和植入。

查看详情2025/1/9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Hsp90动态机制的原子分辨率图景 该研究利用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首次在原子分辨率上解析了Hsp90在ATP循环中的多层次动态机制,揭示了构象转换、底物结合与能量屏障调控之间的协同关系。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分子伴侣Hsp90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抗癌药物开发中的潜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查看详情2024/12/20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发现宿主抗病毒新机制 本研究聚焦于DBR1基因缺陷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人,通过机制研究和小鼠模型,解析了DBR1参与抗病毒免疫的新调控机制:DBR1基因的功能缺失会使RNA套索增加,RNA套索通过影响G3BP1/2蛋白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应激颗粒的组装和PKR的活化,从而无法有效发挥抗病毒作用。

查看详情2024/12/20

大健康研究院及合作者开发新型高效的MRGPRD受体激动剂 2024年11月2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Escient Pharmaceuticals公司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affinity agonists reveal recognition motifs for the MRGPRD GPCR”的文章,报道了两种新型高亲和力的MRGPRD激动剂EP-2825和EP-3945。

查看详情2024/12/4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发现ZC3H14蛋白促进反向剪接的新机制 2024年10月25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单革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题为“ZC3H14 facilitates backsplicing by binding to exon-intron boundary and 3' UTR”的研究论文

查看详情2024/11/5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在蛋白质从头设计方法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陈泉教授与刘海燕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不依赖于预训练结构预测网络的蛋白质主链去噪扩散概率模型SCUBA-D,可自动从头设计主链结构,或指定功能位点生成主链结构。

查看详情2024/10/18

前沿交叉科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所揭示血源性李斯特菌固有免疫逃逸机制 该研究利用高分辨活体显微成像技术可视化阐明了李斯特菌在体内感染的动态过程及其逃逸肝脏枯否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免疫监视的机制,并揭示I型干扰素抑制中性粒细胞集群反应是导致病毒易继发细菌感染的潜在原因。

查看详情2024/10/16

皖ICP备11001006号-1

地址:合肥经开区宿松路与观海路交口西北角   电话:0551-63661339   邮箱:ihm@ihm.ac.cn 技术支持